初三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酸碱盐的学习。酸碱盐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点,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初三学习中,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识别酸碱盐,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常见的应用,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下面是初三酸碱盐知识点的总结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
酸及酸的化学性质
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氢离子(h )和酸根离子。常见的酸有①盐酸(hcl)②硫酸(h2so4) ③硝酸(hno3)④醋酸(ch3cooh)
1.浓盐酸、浓硫酸的特性、用途
2.酸的化学性质
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,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。
②活泼金属 酸→盐 氢气(注:此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)
zn h2so4=znso4 h2↑ zn 2hcl=zncl2 h2↑
fe h2so4=feso4 h2↑ fe 2hcl=fecl2 h2↑
2al 3h2so4=al2(so4)3 3h2↑
2al 6hcl=2alcl3 3h2↑
③金属氧化物 酸→盐 水
fe2o3 6hcl=2fecl3 3h2o
fe2o3 3h2so4=fe2(so4)3 3h2o
cuo h2so4=cuso4 h2o
cuo 2hcl=cucl2 h2o
④碱 酸→盐 水
naoh hcl=nacl h2o
ca(oh)2 h2so4=caso4 2h2o
3hcl al(oh)3 = alcl3 3h2o
⑤*盐 酸→新盐 新酸
agno3 hcl=agcl↓ hno3
bacl2 h2so4=baso4↓ 2hcl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2
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
酸的组成——氢离子+酸根离子
(1)跟指示剂反应
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
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
(2)酸的ph<7
(3)跟(h)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
酸 金属==盐 氢气
例:2hcl+fe=fecl2+h2↑
(4)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
酸 碱性(金属)氧化物—→盐 水
例:3h2so4 fe2o3=fe2(so4)3+3h2o
(5)跟某些盐反应
酸 碳酸盐==盐 水
酸 盐—→新酸 新盐
例:h2so4+bacl2=2hcl+baso4↓
(6)跟碱起中和反应
酸 碱—→盐 水
例:2hcl+cu(oh)2=cucl2+2h2o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3
碱及碱的化学性质
碱由离子构成,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(oh-)。
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(naoh) 、氢氧化钙 ca(oh)2、氨水(nh3·h2o)等。
1.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、用途
2.碱的化学性质
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,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。
①酸性氧化物 碱→盐 水
2naoh co2=na2co3 h2o
*2naoh sio2=na2sio3 h2o
ca(oh)2 co2=caco3↓ h2o
②酸 碱→盐 水(中和反应)
naoh hcl=nacl h2o
ca(oh)2 h2so4=caso4 2h2o
③*盐 碱→新盐 新碱(反应物均可溶)
2naoh cuso4=na2so4 cu(oh)2↓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4
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
单质、氧化物、酸、碱、盐的相互关系
(1)金属单质 酸 — 盐 氢气 (置换反应)
1. 锌和稀硫酸zn h2so4 = znso4 h2↑ (最常用)
(实验室制h2用的金属有zn,fe,mg,al,酸有稀h2so4和稀hcl )
(2)金属单质 盐(溶液) —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
2.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:fe cuso4 = feso4 cu
3.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:al 3agno3 = al(no3)3 3ag
(3)碱性氧化物(金属氧化物) 酸 — 盐 水
4.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:fe2o3 3h2so4 = fe2(so4)3 3h2o
5.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:cao 2hcl = cacl2 h2o
(4)酸性氧化物(非金属氧化物) 碱 ——– 盐 水
6.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:2naoh co2 = na2co3 h2o
7.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:ca(oh)2 co2 = caco3 ↓ h2o
(5)酸 碱 ——– 盐 水 (中和反应)
8.盐酸和烧碱反应:hcl naoh = nacl h2o
9.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:2hcl ca(oh)2 = cacl2 2h2o
10.氢氧
(6)酸 盐 ——–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
11.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:caco3 2hcl = cacl2 h2o co2↑ (实验室制co2)
12.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: na2co3 2hcl = 2nacl h2o co2↑
13.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:h2so4 bacl2 = baso4 ↓ 2hcl
(7)碱 盐 —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
14.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:ca(oh)2 na2co3 = caco3↓ 2naoh
15.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:cuso4 ba(oh)2 = baso4↓ cu(oh)2↓
(8)盐 盐 — 两种新盐
16.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:nacl agno3 = agcl↓ nano3
17.硫酸钠和氯化钡:na2so4 bacl2 = baso4↓ 2nacl
复分解反应必须生成沉淀,气体或水生成才能发生,且生成物的元素化合价不变。
1价:hclo ;naclo;ca(clo)2.
5价:hclo3 ;kclo3.
7价:hclo4 ;kclo4.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5
盐的性质
1.常见的盐
盐由离子构成,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(或nh4 )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。
2.粗盐提纯
去除粗盐中不溶性杂质。
3.盐的化学性质
①盐溶液 金属→新盐 新金属(按金属活动性顺序)
cuso4 zn=znso4 cu
盐 酸→新盐 新酸
caco3 2hcl=cacl2 h2o co2↑
na2co3 2hcl=2nacl h2o co2↑
nahco3 hcl=nacl h2o co2↑
bacl2 h2so4=baso4↓ 2hcl
盐溶液 碱溶液→新盐 新碱(必有一个是沉淀)
ca(oh)2 na2co3==caco3↓ 2naoh(明星反应)
3naoh fecl3=3nacl fe(oh)3↓
盐溶液 盐溶液→新盐 新盐(必有一个是沉淀)
cacl2 na2co3=caco3↓ 2nacl
agno3 nacl=agcl↓ nano3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6
化学酸碱盐辅导:果相同,因有异
初中化学第八章中,存在着一些结果(结论)相同、原因有异的问题,现围绕酸、碱的有关知识,选取几例加以分析。
1.酸、碱溶液和金属都能导电。
分析:酸、碱溶液导电的原因是,酸、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(其中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;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);金属导电的原因是,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。
2.浓硫酸、浓盐酸敞口置于空气中,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。
分析:浓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,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,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了溶液中溶剂量的增加;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,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,氯化氢气体的挥发导致了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减少。
3.浓硫酸、氢氧化钠溶于水,生石灰放入水中,都能放出大量的热。
分析:浓硫酸、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,属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现象;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,属于化学变化(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氢氧化钙)中的放热现象。
4.金属钠和镁放入稀盐酸中,都有氢气放出。
分析:金属钠放入稀盐酸中所放出的氢气,主要是由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(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名列第三的金属钠,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,能在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:2na 2h2o==2naoh h2↑);镁放入稀盐酸中所产生的氢气,是镁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。
5.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、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(假设两个反应都恰好完全发生)后,溶液的总质量都减少。
分析:根据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,前一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==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-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;后一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==稀盐酸的质量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-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。虽然两个反应中溶液的总质量都减少,但原因不同,一个是因为反应中产生沉淀,一个是因为反应中放出气体.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7
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
复分解反应:由两种化合物(通常为酸碱盐)相互交换成分,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。
通式:ab cd=ad cb
发生的条件:生成物中如果有↑、↓或有h2o(稳定、难溶、难电离物质)
注意:碱与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
熟记酸、碱、盐的溶解性口诀
碱溶氨、钠、钾、钡、钙(俺拿假被盖)
钾钠铵(铵盐)硝(硝酸盐)全都溶。
硫酸盐不溶钡和铅;氯化物不溶银亚汞,碳酸盐只溶钾钠铵。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8
酸、碱、盐的溶解性
1、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:(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,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?)
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盐全都溶,硝酸盐遇水影无踪。
硫酸盐不溶硫酸钡,氯化物不溶氯化银。
碳酸盐只溶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(盐)。
碱类物质溶解性:只有(氢氧化)钾、(氢氧化)钠、(氢氧化)钙、(氢氧化)钡溶。
2、八个常见的沉淀物:氯化银、硫酸钡碳酸银、碳酸钡、碳酸钙氢氧化镁、氢氧化铜、氢氧化铁
3、四个微溶物:ca(oh)2(石灰水注明“澄清”的原因)caso4(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)
ag2so4(鉴别so42-和cl-时,不用硝酸银的原因)mgco3(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)
4、三个不存在的物质:所谓的氢氧化银、碳酸铝、碳酸铁
酸、碱、盐的特性
1、浓盐酸———有挥发性、有刺激性气味、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。
2、浓硝酸———有挥发性、有刺激性气味、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,有强氧化性。
3、浓硫酸———无挥发性。粘稠的油状液体。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,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。有强氧化性。
4、氢氧化钙———白色粉末、微溶于水。
5、氢氧化钠———白色固体、易潮解,溶水时放大量热。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。
6、硫酸铜———白色粉末、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(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.5h2o)。
7、碳酸钠———白色粉末,水溶液为碱性溶液(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.10h2o)
8、氨水(nh3.h2o)———属于碱的溶液
酸与碱的通性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9
几个常见离子的检验
1.cl-离子的检验 (选)
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,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,样品含有cl-, agno3 kcl=agcl↓ kno3
2.so42-离子的检验 (选)
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,滴加ba(no3)2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,样品含有so42-, ba(no3)2 h2so4=baso4↓ 2hno3
3. co32-离子的检验
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,滴加稀hcl,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无色气体生成,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,样品含有co32-,
k2co3 2hcl=2kcl co2↑ h2o
co2 ca(oh)2=caco3↓ h2o
4.检验nh4 (选)
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,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,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。
5、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
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,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,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,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。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0
化学式
单质:
氢气h2、氮气n2、氧气o2、氯气cl2、氦he、碳c 、钠na、镁mg、铝al、硅si、磷p、硫s、氩ar、钾k、钙ca、锌zn、铁fe、铜cu、汞hg、银ag。
非金属氧化物:
水h2o、二氧化碳co2、一氧化碳co、五氧化二磷p2o5、二氧化硫so2、三氧化硫so3、过氧化氢(双氧水)h2o2、 二氧化氮no2。
金属氧化物:
氧化铁fe2o3(赤铁矿,铁锈的主要成分)、
四氧化三铁 fe3o4(磁铁矿的主要成分)、
氧化铝 al2o3(铝土矿的主要成分)、
氧化铜cuo、氧化钙cao、二氧化锰mno2、氧化镁mgo。
酸:
盐酸hcl(胃酸的主要成分)、硫酸h2so4、
硝酸hno3、碳酸h2co3、乙酸ch3cooh(俗称醋酸)。
碱:
氢氧化钠naoh(俗称火碱、烧碱、苛性钠,易溶于水)、
氢氧化钡ba(oh)2(易溶于水)、
氢氧化钙 ca(oh)2(俗称熟石灰、消石灰。微溶于水,水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)、
氢氧化镁mg(oh)2(不溶于水,白色沉淀)、
氢氧化铁 fe(oh)3(不溶于水,红褐色沉淀)、
氢氧化铜 cu(oh)2(不溶于水,蓝色沉淀)、
一水合氨nh3•h2o(水溶液俗称氨水)。
盐:
氯化钠nacl(食盐的主要成分,易溶于水)、
氯化钾kcl(易溶于水)、
氯化钡bacl2(易溶于水)、
氯化钙cacl2(易溶于水)、
氯化亚铁fecl2(易溶于水,形成浅绿色溶液)、
氯化铁fecl3(易溶于水,形成黄色溶液)、
氯化银agcl(不溶于水,不溶于酸,白色沉淀)、
硫酸钠na2so4(易溶于水)、
硫酸钙caso4(微溶于水)、
硫酸钡baso4(不溶于水,白色沉淀)、
硫酸锌znso4(易溶于水)、
硫酸亚铁feso4(易溶于水,形成浅绿色溶液)、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1
常见俗称、成分和化学式 【点此看更多内容】
生石灰——cao
熟石灰——ca(oh)2
石灰石、大理石——caco3
食盐——nacl
火碱、烧碱、苛性钠——naoh
纯碱、苏打——na2co3
小苏打——nahco3
铁锈、赤铁矿——fe2o3
磁铁矿——fe3o4
金刚石、石墨——c
干冰——co2
冰——h2o
天然气(甲烷)——ch4
酒精(乙醇)——c2h5oh
*醋酸(乙酸)——ch3cooh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2
一、化学用语
1、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:
生石灰——cao
熟石灰、消石灰、石灰水的主要成分——ca(oh)2
石灰石、大理石——caco3
食盐的主要成分——nacl
纯碱——na2co3
烧碱、火碱、苛性钠——naoh
胆矾、蓝矾——cuso4·5h2o
氨水——nh3·h2o
二、化合物的分类三、金属活动性
1、金属活动性顺序:kcanamgalznfesnpb(h)cuhgagptau
2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: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,金属位置越靠前,金属在水溶液(酸溶液或盐溶液)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,它的活动性就越强。
3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:(1)排在氢前的.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(元素)。
(2)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(k、ca、na除外)。
三、酸、碱、盐的溶解性
1、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:(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,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?)
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盐全都溶,硝酸盐遇水影无踪。
硫酸盐不溶硫酸钡,氯化物不溶氯化银。
碳酸盐只溶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(盐)。
碱类物质溶解性:只有(氢氧化)钾、(氢氧化)钠、(氢氧化)钙、(氢氧化)钡溶。
2、八个常见的沉淀物:
氯化银、硫酸钡碳酸银、碳酸钡、碳酸钙氢氧化镁、氢氧化铜、氢氧化铁
3、四个微溶物:
ca(oh)2(石灰水注明“澄清”的原因)caso4(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)
ag2so4(鉴别so42-和cl-时,不用硝酸银的原因)mgco3(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)
4、三个不存在的物质:所谓的氢氧化银、碳酸铝、碳酸铁五、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、水或沉淀生成。(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)
(1)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
(2)不溶性盐,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
(3)kno3、nano3、agno3、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
四、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
1、指示剂———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;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: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(特例: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)
2、ph值———溶液的酸碱度ph>7溶液为酸性(越小酸性越强)ph=7溶液为中性ph<7溶液为碱性(越大碱性越强)
七、离子的检验
cl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。
so42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(或硝酸钡、或氢氧化钡)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(或盐酸)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。
co32-(1)(固体或溶液)———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,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。
(2)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,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。
注:1、在鉴别cl-和so42-时,用氯化钡溶液,不要用硝酸银溶液,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,使鉴别现象不明显。
2、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,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。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3
常见物质的颜色
红色的固体——cu、fe2o3、p(红磷)
黑色的固体——c、cuo、fe3o4、feo、mno2
白色的固体——kclo3、p2o5、p(白磷)、cuso4(无水硫酸铜)、kcl、nacl等
暗紫色的固体——kmno4
淡黄色的固体——s
*蓝色晶体——cuso4•5h2o
*蓝色沉淀——cu(oh)2
*红褐色沉淀——fe(oh)3
*白色沉淀(不溶于酸)——baso4、agcl
白色沉淀(碳酸盐)——caco3、baco3
*白色沉淀(碱)——mg(oh)2、al(oh)3
蓝色溶液——cuso4、cu(no3)2等含cu2+溶液
浅绿色溶液——feso4、fecl2等含fe2+溶液
棕黄色溶液——fecl3、fe2(so4)3等含fe3+溶液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4
一、化学用语
1、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:
生石灰——cao
熟石灰、消石灰、石灰水的主要成分——ca(oh)2
石灰石、大理石——caco3
食盐的主要成分——nacl
纯碱——na2co3
烧碱、火碱、苛性钠——naoh
胆矾、蓝矾——cuso4·5h2o
氨水——nh3·h2o
二、化合物的分类三、金属活动性
1、金属活动性顺序:kcanamgalznfesnpb(h)cuhgagptau
2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: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,金属位置越靠前,金属在水溶液(酸溶液或盐溶液)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,它的活动性就越强。
3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:(1)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(元素)。
(2)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(k、ca、na除外)。
三、酸、碱、盐的溶解性
1、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:(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,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?)
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盐全都溶,硝酸盐遇水影无踪。
硫酸盐不溶硫酸钡,氯化物不溶氯化银。
碳酸盐只溶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(盐)。
碱类物质溶解性:只有(氢氧化)钾、(氢氧化)钠、(氢氧化)钙、(氢氧化)钡溶。
2、八个常见的’沉淀物:
氯化银、硫酸钡碳酸银、碳酸钡、碳酸钙氢氧化镁、氢氧化铜、氢氧化铁
3、四个微溶物:
ca(oh)2(石灰水注明“澄清”的原因)caso4(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)
ag2so4(鉴别so42-和cl-时,不用硝酸银的原因)mgco3(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)
4、三个不存在的物质:所谓的氢氧化银、碳酸铝、碳酸铁五、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、水或沉淀生成。(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)
(1)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
(2)不溶性盐,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
(3)kno3、nano3、agno3、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
四、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
1、指示剂———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;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: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(特例: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)
2、ph值———溶液的酸碱度ph>7溶液为酸性(越小酸性越强)ph=7溶液为中性ph<7溶液为碱性(越大碱性越强)
七、离子的检验
cl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。
so42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(或硝酸钡、或氢氧化钡)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(或盐酸)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。
co32-(1)(固体或溶液)———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,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。
(2)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,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。
注:1、在鉴别cl-和so42-时,用氯化钡溶液,不要用硝酸银溶液,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,使鉴别现象不明显。
2、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,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。
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5
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
一、电离方程式
h2so4=2h so42-naoh=na oh-al2(so4)3=2al3 3so42-
二、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
生石灰——cao 熟石灰、消石灰、石灰水的主要成分——ca(oh)2
石灰石、大理石——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——nacl纯碱、口碱——na2co3
烧碱、火碱、苛性钠——naoh 胆矾、蓝矾——cuso4.5h2o
碳酸钠晶体——na2co3.10h2o 氨水——nh3.h2o
三、金属活动性
1、金属活动性顺序:kcanamgalznfesnpb(h) cuhgagptau
2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: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,金属位置越靠前,金属在水溶液(酸溶液或盐溶液)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,它的活动性就越强。
3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:
(1)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(元素)。(2)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
四、酸、碱、盐的溶解性
1、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:(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,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?)
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盐全都溶,硝酸盐遇水影无踪。
硫酸盐不溶硫酸钡,氯化物不溶氯化银。
碳酸盐只溶钾(盐)、钠(盐)、铵(盐)。
碱类物质溶解性:只有(氢氧化)钾、(氢氧化)钠、(氢氧化)钙、(氢氧化)钡溶。
2、八个常见的沉淀物:氯化银、硫酸钡碳酸银、碳酸钡、碳酸钙氢氧化镁、氢氧化铜、氢氧化铁
3、四个微溶物:ca(oh)2(石灰水注明“澄清”的原因)caso4(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)ag2so4(鉴别so42-和cl-时,不用硝酸银的原因)mgco3(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)
4、三个不存在的物质:所谓的氢氧化银、碳酸铝、碳酸铁
五、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、水或沉淀生成。(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)
(1)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
(2)不溶性盐,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
(3)kno3、nano3、agno3、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
六、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
1、指示剂———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;遇碱性溶液变蓝
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: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(特例: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)
2、ph值———溶液的酸碱度ph>7溶液为酸性(越小酸性越强)ph=7溶液为中性ph<7溶液为碱性(越大碱性越强)
七、离子的检验
cl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。
so42-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(或硝酸钡、或氢氧化钡)溶液,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(或盐酸)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。
co32-(1)(固体或溶液)———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,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。(2)(在溶液中)———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,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,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。
注:1、在鉴别cl-和so42-时,用氯化钡溶液,不要用硝酸银溶液,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,使鉴别现象不明显。
2、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,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,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。
八、酸、碱、盐的特性
1、浓盐酸———有挥发性、有刺激性气味、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。
2、浓硝酸———有挥发性、有刺激性气味、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,有强氧化性。
3、浓硫酸———无挥发性。粘稠的油状液体。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,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。有强氧化性。
4、氢氧化钙———白色粉末、微溶于水。
5、氢氧化钠———白色固体、易潮解,溶水时放大量热。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。
6、硫酸铜———白色粉末、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(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.5h2o)。
7、碳酸钠———白色粉末,水溶液为碱性溶液(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na2co3.10h2o)
8、氨水(nh3.h2o)———属于碱的溶液
九、酸与碱的通性
1、酸的通性
(1)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,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。
(2)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
(3)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
(4)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
(5)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
2、碱的通性
(1)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,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
(2)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
(3)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
(4)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
十、盐的性质
(1)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
(2)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
(3)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
(4)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(完)
(1)酸碱盐反应条件:就是生成物要有h2o、气体或沉淀生成,三者必须具备其一,如naoh hcl=nach20 zn 2hcl=zncl2 h2 (气体)2naco3 cacl2=ca(co3)2 2nacl
(2)初中沉淀需要记住的就是五白一蓝一红褐。
五白:baso4,agcl,caco3,baco3,mg(oh)2
一蓝:cu(oh)2 溶于酸
一红褐:fe(oh)3 溶于酸
其中,前两个白色沉淀(也就是baso4和agcl)是既不溶于水,也不溶于酸的沉淀
caco3,baco3易溶于酸
mg(oh)2 白色无定形粉末。难溶于水,易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
分别只举1个例子,可以自己类推。
cuso4 bacl2=cucl2 baso4↓
agno3 nacl = na no3 agcl↓
cacl2 na2co3= 2nacl caco3↓
bacl2 na2co3= 2nacl baco3↓
mgcl2 2naoh = 2nacl mg(oh)2↓
cucl2 2naoh = 2nacl cu(oh)2↓
fecl3 3naoh=3nacl fe(oh)3↓
(3)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,盐有可溶性盐也有不可溶。比如baso4↓、agcl↓、caco3是不可溶盐,
naco3、fecl3、硝酸钠nano3、硝酸银agno3、是可溶性盐.
以上就是初三酸碱盐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了。总之,初三的酸碱盐知识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,它们不仅仅是理论知识,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,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。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认真思考,探索其中的奥秘,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enku.puchedu.cn/22037.html